我市多措并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抓实“十大战略”,聚焦“13561”工作布局,突出做好“新河文山农”五篇大文章,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生态环境全面改善,黄河安澜万无一失,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立法先行,注重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地方生态环保立法工作,着力构建以地方性法规为主体、政府规章为支撑、规范性文件为配套的地方法规体系。2017年,出台了全国第一部以保护大天鹅为主的地方性法规《三门峡市白天鹅及其栖息地保护条例》;2018年,在全省出台了首个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方性法规《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2022年,《三门峡市山体保护条例》全面实施,坚持系统推进、综合治理,统筹推进黄河湿地保护、矿山修复、山体保护等工作。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实施,开启了依法治河新篇章。我市围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河情与市情相结合,制定印发了三门峡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6个专项实施方案,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特色农业、文化传承弘扬等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构建形成系统完备的“1+6+N”规划政策体系,为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落实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突出系统治理,筑牢生态屏障。坚持自然修复和工程修复相结合,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谋划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强力推动流域生态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18条黄河一级支流实现“清水入黄”,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全线贯通,近10万亩矿山得到治理和修复,启动实施全国首例库区30亿立方米泥沙清淤和综合利用试点工程,探索解决泥沙淤积这一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不但有效保障了黄河安澜,将沿线的景区、村庄、旱作梯田、高标准农田,以及万亩花海、万亩枣林、万亩采摘园等串点成线,绘成“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看天鹅”的美丽画卷,而且带动沿线80万名群众增收致富,成为周边区域群众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争相游览的“打卡地”。
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黄河。严格落实河长制,明确全市107条河流1080名河长,检察院、河务局、水利局、林业局等部门协同发力,开展“千里大巡河”“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等专项行动,立案办理涉河湖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54件,督促拆除违建20.9万平方米,修复湿地5100余亩,清理固体废物136.8万立方米,清理河道83.5公里;协同运城市、渭南市、临汾市签署《推动黄河金三角区域生态治理护航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促进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共治,全面筑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防控体系。同时,狠抓专项整治,重塑绿水青山,“十三五”以来,先后开展“春霖行动”“清源行动”“绿剑行动”“秋风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累计修复治理矿山11.89万亩,对“十四五”期间规划修复任务剩余2.36万亩存量问题进行全面集中攻坚,目前已完成修复治理2万亩,确保今年年底前全面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