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推进沿黄生态廊道文农旅融合发展
10月18日,记者获悉,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提升沿黄生态廊道的功能性、融合性和特色性,大力推进文旅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沿黄生态廊道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有机统一,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我市加快对北阳平遗址、城烟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和文创产品开发进度,高质量举办老子诞辰周年纪念活动,成功打造“函谷论道”品牌;实施黄帝铸鼎原改造提升项目,通过和新郑市联合举办轩辕黄帝拜祖大典,大力培育“黄帝文化”品牌。沿黄生态廊道湖滨区段角古东商业街建成投用,大禹文化公园“颜值”大幅提升,中流砥柱研学中心和沿黄文化展示中心主体等均将如期完工。
大力推进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项目建设。总投资6.5亿元的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综合开发项目中,一期新博物馆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正顺利推进,届时,夜景将生动重现古韵风貌。截至10月16日,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加研学的中小学生25万人次。此外,沿黄生态廊道房车营地二期和途居野奢露营地二期项目等正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
成功打造休闲网红打卡地。位于沿黄生态廊道上的好阳河湿地公园、粉红记忆、千亩莲塘、黄河紫薇园、浩吉铁路观景台、石刻公园、砥柱游园等多个景点全面对外开放,持续占据网红打卡地“榜一”位置。沿黄生态廊道灵宝段创新建设六大万亩产业基地,统筹推进民宿旅游、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民俗文化村等项目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沿黄“十二大景观”。
全方位塑造农业特色品牌。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我市全面推动大枣、莲菜、油菜(油葵)、葡萄、柿子、花椒、连翘等特色产业万亩基地建设。截至目前,87.5%的行政村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成功培育出“王官西瓜”“马坡奶油草莓”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渑池花椒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带动效应大幅增强,城村、大王镇葡萄种植效益日渐显著,种植户年均收入由最初的8500元增长至目前5万元以上,正式开启“拎包种田”新模式。
沿黄水域经济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我市举办了2023三门峡沿黄国际自行车邀请赛、2023(中国·三门峡)中国桨板公开赛暨第一届“中国陕州·黄河杯”桨板挑战赛、2023中国·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活动等多项沿黄体育赛事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拉动体育消费1350万元。仅今年“一节一会”期间,国家、省、市媒体直播关于我市黄河水域赛事收视观众就达550万人次,有力助推了“水上经济”“休闲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以赛促旅、以旅带文、文体旅共进的高质量发展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