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剩1例!河南“健康码”与31省份互认 已有1398万人申领
4月13日15时30分,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50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情况,重点回应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便居民出行等社会关切问题。
记者现场了解到,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省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继军、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若石等出席本次发布会。
张若石首先通报了我省疫情防控最新情况:4月12日0时-24时,我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死亡病例。
截至4月12日24时,我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1273例,累计出院1250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均已出院。目前在院隔离治疗1例,为本地确诊病例,轻症。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7例,其中本地报告2例,境外输入报告5例。
自1月21日起,全省已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0144人。4月12日解除观察25人,目前有77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大数据如何助力疫情防控?河南这样做!
建立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需要信息化和大数据“硬核支撑”。记者现场了解到,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若石介绍我省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助力疫情防控的相关情况。
张若石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利用大数据、二维码等技术,改变信息收集模式,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的精准性、高效性;充分运用健康信息平台、“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治理水平。全省医疗机构通过实施预约挂号、检查和治疗,减少人群现场聚集;积极提供线上健康和就诊指导、慢病复诊、心理疏导等服务,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
其中,省卫生健康委依托河南省远程医疗平台,开通远程会商系统,省远程医学中心与全省147家定点医院互联互通,提高救治质量和防控效率。
郑州市开发疫情防控数据平台,建设了发热门诊登记、疫情摸排统计分析、健康登记等系统,共享疫情数据。
信阳市息县建立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基本公卫、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保等信息“一网联通”,预约挂号、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一网通办”。
周口市郸城县深化县域综合医改,统筹县乡村医疗和公共卫生资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集中力量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省级医院通过信息化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为群众提供整合式、连续性、系统化医疗健康服务。省人民医院构建互联网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整合与共享区域医疗资源。通过互联智慧,联通全省协作医院展开联防联控,直播新冠肺炎临床诊疗知识,开通线上咨询服务门诊,200余位专家参与,24小时全天候服务。从2月1日至今,郑州大学一附院通过远程会商系统完成新冠肺炎病例远程会诊、远程大查房2000余次、专题培训50余次。
张若石表示,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积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既要防止掉以轻心,也要防止“一刀切”。要坚持底线思维,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认识上保持理性,在工作中主动应对,更加突出科学防控,防止因为追求“零感染”而瞒报、迟报,慎终如始打好持久战。
通报!河南省“健康码”与全国31个省份实现互认!
推广河南省“健康码”,用大数据技术助力有序复工复产。记者现场了解到,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省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继军通报了河南省“健康码”的最新情况。
【通报】已有1398万人申领河南省“健康码”,与全国31个省份实现互认
王继军介绍,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组建30多人的团队集中攻坚,加紧开发建设具备“便捷申报、全省通用、跨省互认、动态管理”功能的河南省“健康码”。
3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将河南纳入全国“健康码”系统工作试点省份。3月9日,河南省“健康码”上线试运行。3月17日,经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意,省大数据局、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河南省“健康码”使用管理办法》,标志着河南省“健康码”正式上线运行,用于疫情防控期间出行、返岗、复工、复产、复学。
截至4月12日24时,已有1398万人申领河南省“健康码”,累计向国家平台推送我省健康信息数据3451余万条,并通过国家平台与全国31个省份实现了互认。
比如,广东省调用我省接口查询300多万次,这意味着持有我省“健康码”的300多万人次赴广东省后无需重复隔离,即可投入生产工作。河南省“健康码”还与浙江、福建、山东、天津、上海、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建立了健康信息互认机制。广大网民点赞我省“健康码”互通互认、一码通行,纷纷表示“小证明带来大便利”。很多媒体称赞“健康码”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通行证”、按下了“快捷键”。我省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认可,近期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专门致信尹弘省长、黄强常务副省长,对我省开发推广“健康码”并在全国率先与浙江、广东、上海等省市互认、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表示感谢和肯定。
【建设】推动河南数字政府建设跑出“加速度”,助力复工复产复学
王继军表示,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数据是一个新事物,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利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在探索的新课题。3月3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这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分类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首次把数据要素纳入进来,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
下一步,省大数据局将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注重加强顶层设计,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 建成政务服务“一张网”,做大政务服务 “一朵云”,做实政务服务 “一个库”,做强“一个平台”,做到服务“一网通办”、治理“一网统管”、数据“一网通享”,推动河南数字政府建设和“放管服”改革跑出加速度。当前,特别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加强疫情监测分析,助力复工复产复学,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郑州:确保高三、初三顺利返校,对全市368.3万师生进行大数据健康管理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和5G试点示范城市,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对全省具有示范意义。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程明回答记者提问。
郭程明介绍,随着复工复产人员返郑高峰到来,郑州在全国率先打造立体化疫情防控体系。2月2日上线来郑人员健康登记系统,是全国首个启用入市扫码的城市,为全市实行三色码精准管理打下坚实数据基础。2月10日上线居民小区健康登记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人员分层管理,已对10806个小区(村)、814.9万名居民进行健康管理。2月10日上线企业员工健康登记系统,已备案8.9万家企业,上报229.7万名员工健康信息。2月19日上线出行健康登记系统,已管理2.8万个公共交通工具和人员密集场所,扫码316.3万人次。实现了 “交通卡口—居民小区—企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的数据闭环、管理闭环、责任闭环,形成精准高效、科学便捷的疫情防控郑州模式。
3月初,疫情在境外呈爆发态势,在坚持原有防控措施不放松不动摇基础上,充分利用中航信、“双报告”等数据源,上线境外入郑人员管理系统,用数据闭环全力守住境外输入防线,累计对7062 名境外入郑人员进行医学隔离观察。
在服务保障复工复产复学方面,利用企业员工健康登记系统实行复工复产承诺制,将原本3天审核期压缩为在线提交承诺即可复工。同时,充分发挥“郑好办”APP作用,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无接触、不见面,减少人群聚集。随着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上线复学健康管理系统,帮助学校科学制定复学计划,己对全市3070所学校、368.3万名师生进行健康管理,确保近20万高三、初三学生顺利返校。
郭程明介绍,疫情防控考验社会精细化治理能力,郑州市以“数字郑州”城市大脑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总结数字化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疫情防控功能模块,将其融入城市大脑政务服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城市应急、城市管理等领域,力争年底前,城市大脑一期、二期工程12个领域全面建成,以数字化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河南首个确诊病例清零的地市,三门峡怎样做到的?
疫情发生以来,三门峡市是我省确诊病例首个清零的地市,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三门峡做了哪些工作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范付中回答记者提问。
范付中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三门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手抓”“两过硬”“两提升”,新冠肺炎每百万人发生率、确诊率、感染率均为全省最低,是我省确诊病例首个清零的地市,也是我省最早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的地市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1:“快”】迅速响应,高峰期每天扫码登记50多万次
自三门峡启动一级响应后,同步启动研发管控平台,迅速构建了“7平台+1门户+1绿码”的疫情防控平台,面向广大群众、卡点管理人员、基层负责人,广泛收集数据,及时研判,科学施策,形成了疫情防控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目前,全市230万名群众,有223万在平台注册;1390个村(社区)的负责人,每天用平台进行管理;3万多个检测点,高峰期每天扫码登记50多万次,做到了“底数清晰、动态可控”。
【关键词2:“早”】复工初期,复工人员提前在家打卡14天,持绿码就可直接上班
借助大数据管控平台,实现了提前管控、在线监控、精准调控,有效破解企业用工、物流、原材料供应等问题。特别是在复工初期,复工人员只要提前在家打卡14天,持绿码就可直接上班,省去了申请、审批、隔离等程序,大大提高了复工复产效率。目前,全市380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上岗人员5.95万人,基本实现应到尽到。
【关键词3:“实”】三门峡190万人申请绿码,扫码出行记录上亿条
疫情防控期间,三门峡利用大数据,实现网上办、线上办、不见面审批。通过“移动菜篮子”电商平台、口罩预约销售系统,精准对接群众生活需求;通过健康绿码,提高通行效率,方便群众出行。目前,三门峡190万人申请绿码,扫码出行记录上亿条。
【关键词4:“稳”】选取3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大数据监测分析
围绕稳增长,选取30余家重点企业,以及电力、税务、金融、商务等10余家部门,进行大数据监测分析,研判经济走势,加强经济调度,保障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有效对接,大中小企业配套、协同运转,居民生产生活全面恢复,有效对冲疫情影响,保持了经济增长好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