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 有 全 民 健 康 就 没 有 全 面 小 康
当前位置:首页>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应急预案> 文章浏览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应急预案
发布日期: 2024-01-16 16:50
来源: 市卫健委卫生应急办公室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应急预案

    一 前言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多名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患者,呈现一定的聚集性,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危害,指导和规范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预案启动条件

    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即启动本预案。

     成立不明原因疾病应急指挥系统与技术指导小组

    1 应急工作协调小组

    负责指挥、组织、协调本地区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工作。

    2 技术指导小组院

    ⑴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指导医院就诊、救治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指导做好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

    ⑵预防控制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开展不明原因疾病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预防控制工作。

    ⑶病原学检测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开展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病人样本采集、运送和病原体检测或血清学检测等工作。

     疾病控制机构职责院

    1、做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疫情的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调查,迅速对疫情作出全面评估;

    2、做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病人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3、组织实施疫点疫区消毒隔离等预防控制措施;

    4、建立紧急疫情物资贮备库,储备消杀药械、检测试剂、器械、防护用品;

    5、对疫情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6、做好预防控制人员的培训;

    7、组织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应急处置

    应急处理工作应实行边调查、边抢救、边处理、边核实,科学有序、及时有效控制事态发展的原则。

    1 报告

    疫情监测报告机构接到不明原因疾病报告后,要详细询问事件发生的情况以及报告人、联系电话等,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初步核实后,要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报告。

    2 初步核实 分析病因

    ⑴核实情况:对事件进一步核实,对所有患者进行个案调查。了解流行病学史、体征和检验结果,追寻共性特征。

    ⑵通过现场疫情调查、环境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引起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病因。

    ⑶寻找病因线索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治疗结果及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为判定疾病主要影响的器官、病原种类、影响流行的环节提供最基本的线索。病因线索的调查先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查找病因线索,然后逐步细化。

    ①根据起病方式、发热 (热度、热程、热型)、病情进展、常规检验结果,判定是感染性疾病,还是非感染性疾病。

    ②考虑为感染性疾病时,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诊断性治疗反应,进一步判定是细菌性、病毒性,还是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再判定有无传染性,然后通过临床综合分析提出可疑的病原。

    ③考虑为非感染性疾病时,需先判定是否为中毒。各类中毒都有相应的靶器官, 根据疾病发生经过、毒性特点确定中毒的可能性。同时结合进食、职业史等暴露资料, 寻找可能引起中毒的毒物线索。

    ④排除上述原因后,再考虑心因性、过敏性或其他原因的可能性。

    3 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4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⑴感染性疾病患者需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

    ⑵用于病原学分离的血液应按无菌操作要求。分离细菌等病原体的标本应在使用药治疗前采集;

    ⑶中毒性疾病应根据毒物进入体内的时间、可疑毒物的代谢等确定需要采集的标本;

    ⑷必要时,可采集当地一定数量正常人群的相关标本作为对照检测。

    5 控制措施

    无传染性或传染性较弱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的原则为减少发病、减少死亡、避免后遗症。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⑴救治危重病人,隔离治疗病人和疑似病人。

    ⑵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寻找共同暴露者。

    ⑶排查可疑致病源。

    ⑷疫点的处理,可能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⑸启动预警机制,进行公众健康教育。

    ⑹做好医护人员的合理防护

    不明生物因子引起的群体性疾病

    对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的不明生物因子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紧急时应严格采取如下应急处置措施:

    ⑴应急救援工作人员进入疫区时,应先喷洒消毒、杀虫剂,开辟工作人员进入的安全通道,对工作人员采取保护性预防措施,立即对疫点和可能污染地区采样、进行现场检测。

    ⑵重症病人立即就地抢救,待情况好转后再转送隔离医院,其他病人和疑似病人应立即就地隔离治疗或送隔离医院治疗。治疗前必须先采集相关标本,立即封锁疫点,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虫、灭鼠,配置必要的隔离防护设施。

    ⑶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确定隔离范围,提出大、小隔离圈及警戒圈的设置意见,报当地政府应急指挥部批准。

    ⑷严格实施消毒,谨慎处理人、畜尸体。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根据需要采集有关检验标本。

    ⑸病人家属和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在洗澡更衣后,送往隔离场所留验、观察, 并采取预防性服药等措施。新设立的隔离场所使用前须进行消毒、杀虫、灭鼠,配置必要的隔离防护设施。

    ⑹疫点周围小隔离圈内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环境、动植物等须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学处理。

    ⑺对大、小隔离圈内的人群应进行全面的检诊、检疫,并酌情给予化学药物预防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如发现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应即送往隔离医院治疗或隔离场所留检,观察。全面搜索大隔离圈的患病动物和动物尸体,所有动物应一律圈养。

    ⑻对疫点、小隔离圈及现场临时隔离场所的消毒、杀虫、灭鼠效果进行检测。根据需要捕抓动物,昆虫标本送检。积极开展卫生防病宣传,加强食品、饮用水的卫生管理。

    ⑼参加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按要求进行防护,每天工作结束后用水彻底清洗身体,并接受医学检诊。

    6 开展群防群控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时,发生地的乡镇 社区 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发动群众,团结协作,群防群控,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向居民、村民宣传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六 预案停止执行条件

    当发生的不明原因疾病得以控制,最长潜伏期内没有新发病例时,由疾病控制机构提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预案即停止执行,继续完成实验室检测,认真总结防控措施效果。